【三世业报一世了】修桥补路双瞎眼
故事是说北宋年间,包拯为相时,发生在民间的一桩逸事。
有一个村庄住着一个十来岁、腿患残疾、父母双亡的孩子,生活十分困苦,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。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,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,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,但年复一年,谁也没想改变它。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,堆在河边。人问其故,孩子说要修一座石桥,为乡邻行走方便。众人不以为然,认为孩子在说疯话,大多哈哈一笑置之。可是日积月累,年复一年,石头也堆成了座小山。
乡邻开始改变认识,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,也投入到了捡石、采石、修桥的行动中。
乡邻请来了工匠,开始建造石桥,而这个残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。桥尚未建成,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。人们痛惜、怨恨,怪老天不公!这么可怜的一个孩子,一心为大家,却招来这样的报应。可是这个孩子毫无怨言,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活着。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,众人欢呼喜庆之余,无不将怜惜、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原本就一条腿残疾,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。
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,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。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,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,壮壮行色。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,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,倒地身亡了。
众人惊呆了,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,叹息孩子命苦,指责苍天不公… 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路过此地,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。质问相爷:好人为何不得好报?今后好人何以做得?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,当场挥毫疾书,写下了「宁行恶,勿行善」六个字后拂袖而去。回到京城,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,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。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,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。
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。原来前些天,皇上新添龙子,十分招人喜爱,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,特意让老包去看看。 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,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。近前一看,正是自己写的那六字「宁行恶,勿行善」。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,赶忙伸手向字擦去。 说来奇怪,字瞬间踪迹全无。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(别人看那行字只是一个胎记),唯恐抹去了福根,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。包拯连忙跪下,口称罪臣该死,将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。皇上什觉蹊跷,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。老包拯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,真相尽显。原来那孩子前世做恶多端,罪业甚大,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。神原来安排,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;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;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。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,但痛改前非,只想为别人做好事。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,让他崩瞎了双眼。
可孩子不怨天尤人,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。
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,所以雷击毙命。阎王爷问包拯,三世恶业一世还,你说是好还是不好?一世还了三世业,因为他专行善事,心里只是想到别人,毫不考虑自己,某些方面已达到「不修道已在道中?的境界,积德甚多,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,享受天子福份。
这个民间流传的小故事,作为一个修炼人来看,给我们的启示良多。世间法与佛法是颠倒的。世俗所思所求都是享受、舒适、如何过好日子。为此斤斤计较,损人利己,勾心斗角,甚至犯下伤天害理的罪恶。而对于修炼人,吃苦、磨难、还业则是大好事。只有舍弃才能得到。世间人看事物只能看到一个点,一条线,引申下去也只能是一个面,看到的全是假相、表相。
也由于他们看待事情只看结果,成败则完全以世俗的认知做定论;而不同境界的修炼者,则能在定中看到真相。
佛法之所以可贵,是从成功真实的「因」上来谈的,但它并非不讲求「果」,正因为讲果,所以为了正确的果,必须先找到正确的因,然后在正确的「因」上面下工夫,如果这个步骤做对了,好的结果一定出现。
在做的过程中,眼前有时会出现一些相对的好效果,但这个好效果,对我们而言应该是一种鼓励,不要被它迷失。
然而世间就看不清这一点,所以我们称这个世间叫「颠倒」。 所谓「菩萨畏因,众生怕果」。
观世音菩萨在「心经」里面教我们要「远离颠倒梦想」,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!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,永远不要放弃别人。在平凡中看到神圣。 祈求人人更加智慧,洞澈一切缘起真相。 祈求人人更加慈悲,包容宽恕别人,并努力去利益众生。 一念心清净. 一念心清净.处处莲花开 一花一净土.一土一如来
人常常处于逆境,但是在逆境中还能对佛菩萨产生信心很重要,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消业。「学习宽恕别人的过犯,不要把它当宝一样的记在心上,扛在肩上,时间久了,任谁也受不了…」。 所谓的放下,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、是非心、得失心、执着心。 真正的看破、放下,是说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,都要保持慈悲,不管他们做什么,都要当它是一场梦,是在演戏,心水永无波,与自性清净心相应,修行的关键就是在梦中仍保持积极的愿力,这才是真正的修行。
修行的重点,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,才能领导众生,了解自己的缺点,才是真正的修道。用平常心来生活,用惭愧心来待人,用无着心来处事,用菩提心契佛心。随缘不是得过且过,因循苟且,而是尽人事听天命。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,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,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。
什么是慈悲?就是只做善事。 让自己做尽一切善事就是(自度);感召众生作尽一切善事就是(度人)。度:(佛教术语)渡也。生死譬海,自渡生死海又渡人,谓度。 《法华经.普门品》说,烈火狰狞时,口念观世音菩萨,烈火将转变为莲花池。 观世音菩萨代表着爱与慈悲的能量。
会令你想交往一辈子的朋友到底有几个? 所谓一辈子的朋友并不代表一定天天见面,而是以某种行式一辈子相互扶持, 试着以对待一辈子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初识的人。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,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,请你多口下留情。 世间的事,不是每一件都用道理可以讲得通的,有时必须要用忍辱去解决,而忍辱必须先除人我相。
活着一天,就是有福气,就该珍惜。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,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。 要学着接触你心中的正面种子和苦难种子。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,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: 「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,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,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。」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。对人恭敬,就是在庄严你自己。来是偶然的,走是必然的。
所以你必须,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。要有希望,但不可强求,各有因缘,不必强求。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,不要有杀伤力,不夸已能,不扬人恶,自然能化敌为友。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;自欺、欺人、被人欺。 我们应当用喜悦的心情,去面对生命中无常的变化,抱持乐观的心情去面对,随时可能遭遇的挫折,要从顺逆中觉醒过来,无常是生命的真相,放下是最好的依靠。
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你信任的人,或佛菩萨,我们称为「倒垃圾」。 一切事相,都有两面观,不要只看一面,这样才更能看出真实面,亦是破除烦恼的方法。 有智慧的人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到避免受苦。 自我保护太强的人,就会产生不必要恐惧。
学佛是要我们认识「苦」,了解「苦」,也因为你知道「苦」,明白了「苦」, 你才能摆脱了「苦」,而学佛的最终目的,是要我们真正的了解, 快乐的真谛所在,进而在修行路上「知苦」,才能「解苦」, 而进一步地「知乐」,才能「常乐」。 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场,人生就是不断地付出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